做可靠性试验首先必须选择正确的试验方法:
为了正确评定产品质量,必须采取合适的试验方法。在可靠性试验中我们发现,质量相同的产品由于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法,会得到不同的试验结果。有时甚至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同厂家生产的质量不同的产品,由于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质量水平本来高的产品,试验结果其质量反而显得低,而质量水平低的产品,试验结果质量反而显得高。一个明显的例子是钽电解电容器。
钽电解电容器的失效模式主要是短路或漏电流增大。其漏电流大小决定于氧化膜介质层中某些杂质处的填充有一些小穿孔。当电容器加上电压时,通过这些小孔的漏电流就形成很大的电流密度,加热了Mn02,使之转变为低价的氧化物(如Mn203)。此时通过疵点的电流就下降,即产生了 “自 愈”。如果疵点的尺寸较大,在疵点旁的氧化物加热就会引起 无定形Ta205的结晶化,这样就使通过疵点的电流雪崩上升, 即出现短路。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不稳定的“自愈”现 象,也有可能使电容器在使用中被破坏而导致失效。是否出现失效与电路中串联阻抗的大小有很大关系,如果试验线路的串联阻抗高,则限制了回路电流的增大,也减轻了加在介质膜上約电场应力,缓和了有缺陷的产品的老化,而且能起缓慢的陚能作用,即对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起到保护作用。
因此,对钽电容器做可靠性试验时,要采用阻抗小的线 路,统一规定这个阻抗值和电容器短路时试验回路的最小电流值。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及美军标准都规定:由被测电容器接线端可测负荷电源内阻不大于3Q,当被测电容器短路时,电源应能给出大于1A的电流。
所以在做可靠性试验时,首要条件就是选择正确的适合的试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