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光温室发展现状
日光温室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温室结构形式,自问世以来就不断迅猛发展。《日光温室建设标准》中其定义为:“东西墙及北墙均为实体墙或复合墙体、后屋面为保温屋面、南侧前屋面为采光面的温室”。我国的日光温室的墙体多为砖、土等作为材料,部分为加了保温层的复合墙体;采光面通常采用比较轻薄的半透膜,夏季覆盖防虫网,起到一定的遮挡过强光照的作用,冬季则用棉被或者干草等作为保温层。造价低廉、结构简单和高透光率等等优点,非常适合我国农村的情况,因此已经得到了大规模的运用。
从二十世纪初至今,我国的日光温室经过了发展初创期、大规模发展初期、提升发展期和现代化发展期四个阶段。目前,高科技技术的利用正在逐步的渗透,温室内各种环境因的控制和检测手段己经越来越完善,农民己经可以人对温度、湿度、光照、CO:浓度等的环境参数进行控制,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种植,使农作物的生长部分甚至完全的脱离自然气候的交替,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至2003年底,全国范围内含有小拱棚的园艺设施面积已超过240万,其中,大型连栋温室仅700hmz左右,而日光温室面积却高达60余万z,占据大棚以及温室等设施总面积的40%左右。
二、待解决的热环境问题
(1)室内处于高温环境
作为日光温室内对作物影响的因素,温度的适宜与否,直接决定了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甚至其存活情况。温室内的气温对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养分的输送和吸收都息息相关。研究表明,呼吸作用的温度为一10℃,最适温度为36360C,温度为40℃。在呼吸适温范围内,温度每提高10℃,呼吸强度提高约1.4倍。多数作物光合作用的温度为。4℃,最适温度为2030℃,温度为3430℃。处于适温范围内时,温度每提高100C,光合强度提高约一倍。太原地区夏季晴朗天气条件下,中午室外温度能达到37℃左右,高于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已经接近温度限制,由于温室的覆盖材料会把长波辐射阻隔在温室内部,使得温室内部温度进一步升高,势必使得室内温度不再处于光和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适宜温度范围,甚至超过限,对作物的生长造成阻碍甚至导致死亡,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降温措施。
(2)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低
温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下,作物能迅速生长发育,反之则会阻碍作物生长。白天光照充足,温室内作物反正着强烈的光合作用,室内二氧化碳被快速消耗,到了下午,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将远低于室外,可能仅处于70^-80mL/m3,。作物往往处于二氧化碳浓度偏低的饥渴状态,这将影响作物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作物减产和品质下降温室内湿度过高日光温室结构较为封闭,室内湿气难以散逸,而土壤表面和植物的蒸腾作用使得空气湿度非常高,这会使得室内的作物生理失调,影响作物的蒸腾作用,加重各种植物的病虫害的发生。http://www.zhpct.com